时间:2022-10-07 05:34:40 | 浏览:649
宣化天主教堂屋顶的吊灯,模仿了自然界中花的样子,试图将美丽永恒
宣化现在是张家口的一个区,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号称京西首府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积淀深厚,文物遗存多,生活气息浓郁,是一座被忽略的古城,被忽略的旅游目的地。
十几年前曾到过一次宣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这次内蒙之行,我将第一站定在了宣化。
察哈尔民主政府驻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墙上却挂满了与文物格格不入的东西
宣化和张家口的关系值得探寻,历史上的边防军堡为何能在上世纪初一跃替代了宣化,成为地区行政中心?
而宣化则连自己相对的独立性都没保住,最终成了张家口的一个区。是人为主导的?还是有什么关键的因素发生了改变?
本文在介绍宣化旅游景点的同时,旅行实验室也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宣化天主教堂
住在宣化宾馆,马路对面就是宣化天主教堂。
宣化早在1699年就修建了第一座天主教堂,1926年教宗在梵蒂冈为6位中国教区主教举行祝圣典礼,其中就包括宣化主教赵怀义。
上图的这座教堂,建于1904年,1935年进行过大修,是宣化地区经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仍然保存完整的三座天主教堂之一。
教堂的屋顶很有特色
宣化教堂1980年圣诞节恢复开放,第一次弥撒有万人参加。也是在1980年,宣化教区和西湾子教区合并成为张家口教区,主教府设立到了张家口。
这应该是宣化向张家口转移的最后一部分对地区的控制权。
教堂游览主要是看建筑,如果能赶上做弥撒会更有意义。
从建筑角度来讲,宣化天主堂算是有特色,但软装饰比较失分。内部布置世俗的味道浓了一些,且对于天主教堂来说也有些过于简朴。
教堂周边的空地成了街坊聊天、孩子玩滑轮的场地
上图的建筑位于教堂东侧,是一套三进四合院,前两进为若瑟总修院,第三进是主教府。若瑟总修院是察哈尔、河北、山西、山东四省五教区的的总修道院。
1944年夏这套院子被日寇强占,成了“宣化省公署”的所在地,1945年赶走了日本人后察哈尔民主政府在此设立。前面照片里的文保碑就这套院子的东墙外。
如今这里是宣化博物馆,院内建筑中西合璧值得一看。可惜的是博物馆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
这套院子是天主堂的财产,宣化政府2003年也已经答应归还。
步行街禁行汽车,就成了电动车的天下
宣化博物馆向东走几分钟即可到达商业步行街,往南是拱极楼——原来宣化城的南门;往北是镇朔楼和清远楼——宣化的钟鼓楼。
文保单位碑上的关键信息是入选时间,一般越早文物价值越大
在镇朔楼下有座古寺——时恩寺,曾经破败不堪,2005年政府回收,并开始修缮,2006年入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工程完工开放。修缮的同时寺庙交给佛教协会,有其派来僧人管理。
正好有人许大愿上高香,在正规寺院上香的好处是不用担心被敲竹杠
如今时恩寺为宣化唯一有住僧的寺院,香火颇盛,拍摄期间恰逢中元节,一大早就有很多信徒前来上香。
其实从游客角度来看,时恩寺的建筑并无太多出彩,旧物只剩大殿,原本是明代建筑,后清代又在殿前增建了抱厦,遮住了明代大殿。
很多居士在准备随后开始的法会
对于古建来说,唐宋建筑各有特色,明清则是一代不如一代。
再加上2003年的重修把大殿前移了6米,基本上算是修旧如新。
时恩寺门前的地藏菩萨塑像,后方高楼就是镇朔楼
不过因为有住寺僧,有大量的佛教活动,时恩寺算是古建筑活化较成功的范例。对于游客来说,如果能碰到寺院的佛事活动,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体验。
另外,也因为是活的寺庙,时恩寺免费对社会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
宣化钟鼓楼是古城中轴线的核心,也是一条有着500年历史商业街道的核心。相比于其他古城被改得面目全非的钟鼓楼地区,这里还算是保留了较原始的街区面貌和格局。
清远楼为钟楼,建于明成化十八年,高25米。楼上有明嘉靖十八年铸铜钟一口,重达万斤,据说其钟声可传达京城。
清远楼也是宣化地区等级最高的国宝建筑,早早就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也看得出保护得不错。
清远楼的匾额,这四个大字怎么念?
中国有很多载入诗词的名楼,比如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之类,但基本都多次损毁、重建,已经看不出原本的样子。近现代重建的,更是用钢筋水泥代替了木瓦砖石。个别的或许还能做到形似,但神早已经不在了。
而清远楼由于是明代原构,虽然和唐宋建筑不能比,但古建的风骨还是有的。
钟楼下敲鼓跳舞的大妈们
清远楼下的生活气息很浓,有很多商贩。对于现代城市管理,都认为小商贩是脏乱差的代表,但对于古代城镇来说商贩却是活力和人情的象征。
而此刻宣化城里的这些商贩、敲鼓的大妈,也起到了活化古建的作用。让建筑不仅仅是建筑,还是人生活的空间。街道不仅仅是汽车的,更是人的通道。
从镇朔楼前往清远楼方向拍摄的画面
清远楼和镇朔楼之间的街区,可以看到治理和修整的痕迹,但仍然遮不住历史与生活的气息。
据说这里曾经拆迁过,但此后不了了之,剩下一个半截工程。
对于街道来说,这种状态注定不能长久。杂乱的生活必然会被清理掉,换上根据想象规划、设计出来的,符合商业发展和旅游发展需求的各种元素。
对于游客来说,这种场景是珍贵的,值得体验。
因为这样的当下 ,就是历史。
就像前门大街改造,改造的过程中最具有游览价值,改造完后只剩下尴尬和无趣了。
镇朔楼,楼如其名,比清远楼威武的多。
钟鼓楼是管理和秩序的象征,也是一地一城经济、文化发达的象征,往往是某一个地区的中心城镇才有的配置,因此也是一个判断古城镇级别的因素。
钟楼为文、鼓楼为武,这点从清远楼、镇朔楼的名字以及建筑形式上就有体现。
镇朔楼是鼓楼,建筑于明正统五年,比清远楼早了42年。
未完成恰恰让这个场景更有体验的价值
镇朔楼因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但修筑9年后的正统十四年即发生了土木之战,让镇朔成了一句笑谈。也促成了张家口的崛起和宣化行政地位的弱化。
土木之战中,以宣化为核心构建的防御体系一触即溃,宣化城内大军按兵不动,导致蒙古人畅通无阻地追击大明皇帝,最终将英宗俘获。
土木之战后,大明立即着手修整宣化一线长城,并把防御中枢前提,设立张家口堡管护长城。而由于扼守孔道,张家口在战时是防御、对敌的堡垒和前线,和平时期则成为互市通商的集镇。
清朝登场后,北向的军事压力大大减小,随着开辟大境门,张库(张家口到库伦)大道形成,张家口崛起或者说宣化边缘化的大局就已经注定了。
宣化九龙壁,建于2001年
在宣化博物馆东侧有一个新世纪建的九龙壁,虽然也称得上精美,但造价必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九龙壁紧邻宣府大街,背后是宣化幼儿园,对面是公安局。显然并不是为了开发旅游设立的景点,那么宣化政府在新世纪建这样一个东西的目的何在?
明显有三个如意已经掉了
九龙壁两侧墙上还有如意装饰,但是质量和工艺明显不如九龙壁本身,一些小如意已经掉了。这兆头虽然不好,但也没看到任何补救的措施。
虽然我们不知道九龙壁建造的目的,但它的存在就象征着宣化对往日地位的不舍,却只能在明显逾矩的龙形上找回一点安慰了。
宣化未来发展的关键已经不在自身,而在于市里,也就是张家口对其的定位。
青边口长城
宣化正北40里有长城名为青边口,曾经的四道边墙、两条壕沟、三座烽坞之中边墙已经化作土坎和碎石堆,敌楼与烽燧也多出现损毁坍塌。
更具有象征意味的是,这个宣化府曾经着力经营的边防重地,如今已经不属于宣化,而是张家口桥东区的下辖之地了。
长城上的野花
化成碎石堆和土堆的长城上,长出了茂盛的植物。这些野草野花不求永恒,依靠一岁一枯荣的固定节奏,抵御着世事无常,也消磨着人类最伟大的工程——长城。
/
宣化天主教堂屋顶的吊灯,模仿了自然界中花的样子,试图将美丽永恒宣化现在是张家口的一个区,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号称京西首府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积淀深厚,文物遗存多,生活气息浓郁,是一座被忽略的古城,被忽略的旅游目的地。十几年
莲池区位于保定中心城区东部,是保定文化遗产最为丰富、历史建筑保存最为集中、最能体现城市特色的区域,分布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24处、保护民居9处,以及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历史原因
古城绍兴,是中国年龄最老的古城之一。早在新时期时代,人类文明的曙光就已经照亮了这片古老的土地。2500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就霸业,越国大夫范蠡受命“筑城立郭,分设里闾”,从此绍兴在中国古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漫步在这古越之地、文物
□本报记者温小娟张体义陈晨跨过千年云溪桥,穿过浚县古城西城门,便到了人来人往的西大街。经受7月洪灾、8月疫情的考验之后,这里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9月10日,恰逢周末,记者看到西大街上有不少商贩在路边支起了摊位。“每周五是街区集市固定开放的时
最近国内兴起了一个古城建设的热潮,但从商丘的古城建设的结果来看,效果不是很好,别说卖票了,就是免门票,游客也是稀稀拉拉,非常的不景气。所以说如果不是有特殊意义的城市,如果再走台儿庄古城和平遥古城的路子,以达到经济创收的目的以后是行不通了。实
在认真贯彻落实平城区委二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分析了平城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了统筹谋划,会议报告中,很大的篇幅提到了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发展与规划。古城在平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古城是
近日,由忻州古城根据全市14县(市、区)的不同地域风貌,打造的14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典型院落陆续开门迎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名为“定襄郡”的定襄主题院落一探究竟。 定襄主题院落为什么叫“定襄郡”呢?据《史记正义》,按古代谥法,
曾经的平阳古城鸟瞰图前天,临汾出了一件大新闻,尧都区人民政府与伟光汇通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山西华翔恒泰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平阳古城项目战略协议”。也就是说,临汾将修建一座“平阳古城”。曾经平阳古城的鼓楼听到这个消息后,笔者为之而感动,千年的文化
对于老神木人来说古城的情愫不只是房屋还有古城的人古城的手艺古城的味道古城的故事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无论是一房一砖一瓦还是一花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感情■ ■■■■“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使保护建设后的神木古城既要保有古城古韵、延续历史文脉,又要着眼
长城内外,燕山太行,家乡的美景近在身边,疫情过后,让久“宅”的我们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拥抱自然,“爱家乡,游河北,发现身边的美”!冀州古城位于衡水市冀州区,建于汉高祖六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之称。民谣有云:“冀州城三件宝,砖头瓦块
“这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河北省深州市农村五保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在深州市农村五保服务中心的院子里,张进学和兰香秀老人互相搀扶着散步,脸上扬起幸福的笑容。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摄8月6日中午,河北省深州市农村五保服务中心的多功能餐厅里,烧鸡、香肠、
是夜,华灯初上,开封东护城河美的疑是仙境落凡间。岸上,绿意葱茏,行人如织,乘风不息;水中,碧波潋滟,倒影婆娑,万方灵动。“自从这摊臭水体变清变活了,每天都来散步,小时候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又回来了!”6月15日,市民王杰军感叹道
大河网讯(河南日报记者赵春喜通讯员陈海棠朱丽)“上善若水”,水以其善利万物滋养着众生。2000多年前,先哲老子以水喻理。如今,古老的哲理在“老子故里”演绎着现代版故事。8月14日傍晚,鹿邑县闫沟河畔柳枝轻拂、花香四溢,在附近居住的刘凤霞饭后
本组照片拍摄于1940年山西朔县,也就是现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照片真实再现了朔县古城,及人们市井生活,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回到八十年前,看看当时的朔县古城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上图为朔县火车站。上图为朔县火车站附近。上图为朔县停车场。上图为
夜游河北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古城夜色】来到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古城景区不仅可以赏夜景,还能看表演、玩游戏……漫步在海滩上,环保铁花秀、创意光影绘、酷炫情侣拍,沉浸在光影变幻的魅力当中。远离城市的喧嚣,伴着阵阵海风,品味流光溢彩、温馨浪漫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