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20:32:43 | 浏览:521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
山河襟带的浚县古城
1936年拍摄的浚县南城门。(资料图)
雄伟的南城门。
南城门题字“南控黄流”。
浚县古城墙遗址。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吕登纬 文/图】自大禹“东过洛,至于大伾”,历史上就有了浚县的影子。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浚县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浚县古城墙,顺应大伾、浮丘两山肌理,引大运河护城而过,形成了独特的“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城市风貌,这样的筑城理念在全国的古城中亦属罕见。
山河襟带浚县城
清代嘉庆年间编纂的《浚县志》记载,明代洪武三年,知县项如莫择浮丘山北之平原筑北、东、南三面土城,西以卫河天险为屏障。
明代正德三年(1508年),县知事陈滞增筑西边城垣,西连浮丘山,县城处于浮丘山之东北。此时城墙已四面俱备。同年,征民工与城西门外卫河上建云溪桥,沟通东西交通。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县知事邢如默鉴于城西连浮丘山,不宜戍守,依山势循山列城,向西南拓城,枕浮丘山。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知县陆光祖勘查地势,将浮丘山西南隅弃之城外,在其险要处依山势筑城,增修县城。北、东、南为城廓,环以深沟,是为内城,内城外西南隅3里余筑城,是为外城。引水绕城,东、南、北城门外建石桥。
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县杨重修城墙,包浮丘之半于城内”,并在城墙顶部东西两角筑炮台。
经过几次整修,浚县城垣已完备,城垣西滨卫河,东邻大坯山,南包半个浮丘山,形成了独特的“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城市风貌。
在当时,浚县因山河襟带且气势宏伟,城垣雉堞整齐,可谓是固若金汤。故民谚曰“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
两山一水夹一城”的建筑美感
浚县党史办副主任、文史学者刘会喜告诉记者,民谚之所以将浚县县城与南京、北京这样的大都城相提并论,除了因为其城高池深、气势非凡外,也因其独特的“两山一水夹一城”城市空间格局全国少有。浚县县城在我国城墙建造史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美感。
刘会喜表示,原本浚县大伾山、浮丘山、大运河等景致是孤立存在的。经过城墙的串联,浚县的山水巧妙地融为一体。尤其是浚县城墙并非方正格局,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美感。其“包浮丘之半于城内”等借助山体的筑城特色更是极富线条美感。
遥想当年,大运河上千帆并进,往来南北二京的客商自舟中远观浚县县城,雄伟的城墙难掩城内大伾山、浮丘山之苍翠,浚县县城胜于南北二京的感叹油然而生。
南城门“南控黄流”
“最能体现浚县古城城墙之美的,当数浚县的4座大城门,其中以南城门为最。”
刘会喜介绍,明代浚县城垣周长130余丈,宽2丈余,四周有排列整齐的城垛。城四周设大小城门6座,其中东西南北4座大城门很雄伟,各门额分别书写“东望澶云”“西瞻行翠”“南控黄流”“北迎紫极”,其书法苍劲有力,气度不凡。
刘会喜告诉记者,南城门门额之所以题字“南控黄流”,是因为城南曾是黄河故道。此外南城门城楼上还有题字“叠翠”。
南城门之所以为主门,主要是因为其交通便利,是通往当今滑县道口镇的必经之地。当时道口是大运河畔的重要水陆码头,来往商贾众多,其在清末还是重要的火车站。道口是距离浚县最重要的市集,两地交往频繁。
“浚县当时四门外均挖凿了护城河,其中南城门外护城河最宽,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南海’。”刘会喜说,四城门外护城河除西城门外为大运河主河道外,其余护城河均是引大运河水而形成的人工河。南城门外处于人工河末端,形成了一个人工湖。
沟通人工湖南北两岸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南关石桥。该石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为知县陆光祖所营建。该石桥至今仍在使用,历经近500年不毁。刘会喜介绍,除了南城门外,其余3座主门外也均建有石桥。但唯独南城门外石桥曾建有一座阁楼,遗憾的是阁楼如今已被拆除。
相较其他三门,南城门最具特点的当数城门西侧不远处的“文笔峰”,即一座清道光三十年由时任知县赵树桐修筑的石塔。
刘会喜考证,浚县不少老人仍记得这一独特的建筑,大家称之为“膏天笔”。膏天笔酷似一支蘸饱墨水的倒立毛笔,直插天际。只可惜,现在膏天笔已不复存在。
古城墙曾有力阻击日寇
浚县的城防系统始建于明初,可以说城墙建成不久,就经受了明代中期、后期不断出现的农民起义军的考验。
抗战时期,浚县县城曾为抗击日寇起到不小的作用。
1938年3月26日,日寇集结兵力攻打县城。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决心痛击日寇。
守城军民堵死城门,构建防御工事,准备与日寇决一死战,起初借助厚实的古城墙有力地阻击了日寇,挫败了日寇多次进攻。但日寇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猛攻大伾山。大伾山失守后,日寇借助有利地形,炮轰城墙,最终在东城墙处炸出两个大缺口,借机占领东城门。
1938年3月29日,日寇一举杀入城内,烧杀劫掠,制造了“浚县大屠杀”。短短2个多小时,4500余人惨遭杀戮,占当时县城人口的四分之一。
1945年8月23日,解放军冀鲁豫军区四分区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包围了浚县县城。经过一天激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及依附其的土匪头子们率众溃逃。这是浚县县城第一次迎来解放。
1947年4月19日,刚刚取得火龙岗大捷的解放军冀鲁豫军区四分区指战员们乘胜追击,兵临县城。守城敌军望风溃逃,解放军第二次将浚县县城解放,至此浚县县城再未迎来战事。
如今,经历了600余年的古城墙保留着浚县古城的记忆。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浚县古城得以成片保护,继续承载浚县的历史文化。浚县古城墙将会与大运河一同,向后人述说浚县古城曾经的辉煌。
总值班:靳丽娜
在豫北黄河故道平原上,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浚县古称黎阳,始建于公元1369年的明洪武二年。古黎阳县建所于西汉时期【今浚县大伾山东北角】,后历经北魏,东汉一直都是历史重镇。著名的浚县伾【pi】山大佛就是建于北魏时期。▲浚县
□本报记者温小娟张体义陈晨跨过千年云溪桥,穿过浚县古城西城门,便到了人来人往的西大街。经受7月洪灾、8月疫情的考验之后,这里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9月10日,恰逢周末,记者看到西大街上有不少商贩在路边支起了摊位。“每周五是街区集市固定开放的时
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1号)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刘青同志辞去浚县人民政府县长职务请求的决定(2022年5月14日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为发挥商会调解优势,促进诉调对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实现纠纷合理分流、稳妥化解,发挥特邀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9月22日,浚县法院和浚县工商业联合会在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楼同心家园举行县法院、
大象新闻记者今天上午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7月中旬以来,鹤壁浚县遭遇了历史极值的强降水,浚县作为主降雨区主泄洪区,遭遇了历史极值的强降雨过程和行洪过程,特别是河流上游汇流下来的山洪和泄洪,5个蓄滞
河南商报记者 李斯琦 王访贤/ 文图7月26日凌晨2点27分,河南卫河浚县新镇镇河段决口成功合龙。此前,浚县新镇镇、小河镇村民目前已经基本转移完毕,被分散安置在浚县设立的9个村民安置点。被统一安置的群众生活条件如何?医疗卫生条件又如何?7月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陈骏 在媒体对当地文化地标广场内出现违章建筑一事进行关注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将涉事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并承诺将加强对包括子贡墓、子贡祠等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11月26日,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本报此前的报道进行了正式回
鹤壁,太行山东麓你知道的是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你不知道的是鹤壁各地名由来的背后藏着说不尽的故事.....“浚县”一地商代称黎,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浚县浚县商代称黎,迁都殷后为畿内地。周武王克殷,分其畿内为邶、鄘、卫,浚
7月19日傍晚,一场夏雨过后,浚县古城内多了几分凉意,古色古香的西大街食香弥漫,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前来打卡。 还不到晚上7点,位于西大街的黎阳子馍店内便座无虚席。“平日里我们每天大约要烤300多个子馍。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随着古城游客增
浚县古城西城门 张志嵩 摄 天蓝、水清、街净、城绿、景美,这是如今人们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古城景区看到的景象,也是浚县古城办凝神聚力、完善机制、助力创城工作的成果。 “近年来,浚县古城办的创城氛围浓厚,这是大家同心协力、竞相发力的结果。”
【千年古城浚县经历了什么 】“河南省防汛救灾”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鹤壁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洪利民通报,本次汛情最严重时,鹤壁市卫河、淇河等13条河流全部超保证水位。14座水库中,盘石头、夺丰等“一大一中七小”9座水库超汛限水位。特别是
● 霍艳 文● 张军 点评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文化建设先进县。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商代称黎,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是“儒商鼻祖”子贡(端木赐)的故乡。黎阳古城是摄影人到浚县必逛、
浚县古城“天下大命”粮仓历史主题展馆。 浚县创城办供图“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千年古城文化旅游新名片,把握发展机遇,活化浚县非遗资源,强化非遗活态保护,浚县对外影响力越来越大了。”3月21日,浚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心副主任姚鹏飞告诉笔者
来源:央广网央广网鹤壁7月28日消息 连日来,河南鹤壁市浚县的汛情备受社会关注。此前牵动人心的浚县卫河新镇镇决堤,随着决口的成功合龙,浚县的防洪形势稍微让人松了口气。据当地统计梳理,全县受灾人口达到58.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约72万亩,目
五月你好五月,伸手摘一枝清凉,拂过额前,淡香盈盈倏尔一夜之间,好风悄至,花开似海天,云卷云舒,风,轻轻柔柔悉数春夏秋冬,五月最美四月绵雨把五月的天洗得剔透没有尘埃,蔚蓝至极暖风里最长的五一假期翩然而至不出门走一走岂不辜负了这醉人的深春不用烦